1.复习安排
时间安排并无一定之规,应当视自己状况而定。如果能够连续高强度地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一两个月极限冲刺通过客观题并非不可能;如果每天学习时间超过七八个小时知识就不进脑子,或者希望扎实全面的复习,那么以五六个月为宜。
1)客观题的复习安排
我在客观题考试前的复习安排了三轮,第一轮大约用三到四个月,以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的顺序学习这些科目的精讲课程。其中刑法和民法占法考分数的大头,要花主要的精力来复习,如果时间紧张,至少这两个科目应该学习精讲课程。同时在听完一个章节后,即做该章节相对应的客观题题目。本阶段的讲义在跟课学习一遍之后就可以放在一边当做工具书,仅供查阅;但是柏浪涛的刑法除外,因为该讲义的背诵版较为概括地列出了思维导图,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还是在刑法攻略上。
第二轮大约用两个月,以理论法、商经法、三国法、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的顺序学习这些科目的精粹(背诵、冲刺)课程。之所以理论法、商经法、三国法只在第二轮进行复习,主要是因为这三个科目偏重于记忆。在一个科目完成后,做该科目对应的客观题题目,之所以按科目而不按章节做题,是为了锻炼综合运用某一科目知识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考前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此阶段是学习各个科目的考前聚焦,回顾前两个阶段的错题,刑法做了柏浪涛的模拟题(狗蛋160题和小芳50题),民法做了孟献贵的模拟题。
这三个阶段中的前两个阶段并不仅仅是为了准备客观题,也是为主观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个阶段集中冲刺客观题。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客观题注重全面考查知识点,而主观题阶段注重知识的输出能力。
2)主观题的复习安排
从客观题查分到主观题考试,一般大约是二十天到一个月。这段时间复习的主要内容是理论法的主观题冲刺、自己较为薄弱的科目的主观题冲刺以及各个科目的考前聚焦。理论法的主观题接近政治题目,需要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和特定的框架,因此需要在主观题阶段特意准备并背诵。考前三到五天,按照考场时间做往年的真题,对于错误或者不会的内容,查找精讲阶段的课本和笔记进行回顾。
有同学是通过司法部官方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即“两大本”)来复习。但是两大本一方面知识覆蓋不全面,另一方面讹误比较多。个人认为可以作为辅助材料,但不能作为复习的主要依靠。
2.各科学习方法及老师推荐
刑法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第一轮需要把二阶层犯罪构成体系学习清楚,否则之后的学习会比较吃力。
老师比较推荐柏浪涛,逻辑清晰,疑难点讲得非常好。刑法攻略在主客观阶段通用。
刑法的不同老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观点冲突,而且持不同观点的老师都声称自己的观点和出题人是一致的。在此种情况下,应当选择哪个老师就坚持哪个老师的观点,不要再理其他老师。柏浪涛在清华取得博士学位,观点“应该”是比较接近出题人张明楷、陈兴良的观点。
民法也注重理解,对法条和背后的法理理解清楚之后,复习起来相对容易。
钟秀勇体系完整,孟献贵重点突出,李建伟注重应试但也有理论深度,三个老师各有千秋。
刑诉的考察方向比较枯燥繁琐和细致,客观题比较注重记忆,2020年起主观题出题风格有转变,比较偏向法条定位的能力。
左宁老师以一条金龙的比喻,串起刑事诉讼法,有助于把握性诉讼的体系。
民诉也注重对于体系的把握。戴鹏老师既把知识点讲得比较清楚,也非常风趣幽默
行政法除了李佳老师,想不到有别的老师可以推荐。李佳可以把枯燥琐碎的知识,讲得风趣幽默。
商经法包含公司法、破产法、知识产权法等五个板块,略显琐碎,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小法可以战略性放弃。
鄢梦萱老师清晰地讲述每个知识点,颇有娓娓道来的感觉,
理论法就客观题而言,宪法注重记忆,一些涉及数字的题目可以战略放弃;法制史,个人是放弃了;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基本依靠朴素的法感情是可以做对的。
理论法的主观题是法治思想的论述,既要背诵内容,也要学习技巧,切忌直接背模板。
客观题阶段跟的是白斌。主观题阶段看白斌的重点与杜洪波的知识和答题方法,白斌的优势在于重点把握地准,19年押中“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0年押中“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疫情防控”,但是白斌的带背班知识零散不成体系;杜洪波的知识体系完整严谨,而且答题方法和技巧非常有用。
三国法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都比较琐碎且注重记忆。杨帆老师比较长于化繁为简,通过理解帮助记忆。
老师在上课时会把往年真题中的陷阱先讲一遍,容易产生“我完全会了”的错觉,因此分章节真题练习结束后,乱序做一遍真题,冷静一下。
3.关于法条
20年以来的主观题考试,部分科目比较注重寻找法条。其中以刑诉、民诉最为突出,考察了数道难以记忆但是法条定有明文的程序和证据规则。因此要熟悉制度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对应关系,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在《高检规则》中,同时也要熟悉法条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的位置。
刑法等科目基本不需要寻找法条,这是因为刑法以考察刑法理论为主,而对刑法条文的规定考察较少。
有老师主张不要考场上找法条,但是2020年以来的题目已经有了明确的倾向,就是考察法条查找的能力。所以还是要提前熟悉法条的分布,这并不是说要记住法条的编号,而是说大致记住在哪部法规中,以刑诉为例,捕诉合一的内容规定在《高检规则》,有关证据的内容在《刑诉法》第五章证据和《证据规则》。
对于寻找法条才能回答的题目,如果找不到法条,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死磕,先跳过去答自己会回答的题目。除了寻找法条才能回答的题目,绝大多数题目只需答出法条大意即可,完成三段论的论证是主要的得分点,寻找到法条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因此,做题的顺序应该是先做自己不找法条也会做的题目和立即能够找到法条的题目,之后找花费一定时间才能找到法条的题目,最后再给自己会做的题目添上法条,以拿到最多的分数。
另外,觉晓法考的法条和主观题考试的电子法条比较接近,可以用来提前熟悉使用和寻找法条。
4.关于主观题选做
主观题总共是六道题:一道理论法、一道刑法、一道刑诉、一道民法与民诉结合、一道民法与商经法结合、一道在行政法和商法中选做。
商法在与民法结合的题目中必然会考到,选做就可以简化成“要不要复习行政法”。个人认为行政法需要复习,至少要看考前聚焦。对两个科目都复习过的情况下,在考场上就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一个科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