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宗萨钦哲仁波切:“翻译”就是一种修行》后感
文章原文
“那么,今天来到这边,期待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主要想谈‘翻译非常重要’这件事。翻译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很多。在座大多数应该都是佛教徒、或者说在修行、实践佛法的人,但也许有些并不是,有些人也许只是在学习、练习翻译。如果您是佛教徒,以非常清净的心、正确的动机来做这件事,那么,‘翻译’这件事就算是一种修行了,可以称得上所谓‘修行佛法’。
当然,不可能总是想着‘为了等虚空一切慈母有情众生,发起大乘心’吧?没那么简单的。但是如果每周能抽出半分钟的时间来想想这点,就算是非常有意义了,而且这应被视作你们的修行。
对于其他上师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我并不清楚,不过,不是有称为‘十万大礼拜、十万曼达’的修法方式吗?我认为你们做翻译,其实就可以跟这些方式相提并论了。
这种主张其实也不是我的发明。比方说像现在这部经(《圣最上三昧经》)之类的,其中提到‘讽诵、执持’,所谓‘执持’,比方说你将经文放在自己的家、包包里面,光是这样的善根便已是无上善根,佛经是这么说的。所以你们能够翻译这样的经典,让他人能够认识、能够了解其意,这样的善根,绝对是所谓的无上善根。今天最主要,是要跟大家谈这些。”
注:翻译佛经,同时需要先理解,后书写,最后也算为他人宣说,众所周知的修持经典的十种方法“十法行”当中,几乎大部份的行为都包括在翻译中了。是很好的。噶千仁波切也大为赞叹。
网络摘录:十法行是指修持经典的十种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宣说、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书写
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解释)恭敬书写经典。
供养
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解释)供养,将经典供奉在塔里、佛殿里,以此诚心供养。
施他
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解释)施他,就是印经布施他人,使经典能够广为流传。
谛听
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解释)谛听,用心地听闻经义。
宣说
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解释)宣说,听闻了经义之后,能够为别人讲解经文的意义。
受持
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解释)受持,就是自己能够信受奉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开演
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解释)开演,把经典的义理详细地宣说,令他人也能彻知彻悟。
讽诵
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解释)讽诵,就是读诵经典。
思惟
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解释)思惟,就是静默思想经义,以便发现经义的甚深奥妙之理。
修习
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解释)修习,就是因思而行,以便证入圣果。
如果“翻译”的确是修行之一的话….
我不知道我的见解是否正确,我也没有能力像各大德一样开演佛法;但是要我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引证佛法的殊胜,顺便分享一下对佛法的感悟,还是有点信心的。
但愿我所分享的,也能成为各位解脱的助缘:我所讲错的,但愿有人能留言指正,让后来看到的,都能从对话中有所得着;而我没讲错的,则愿见者获益。也算是和大家结个法缘吧。
南无文殊师利法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