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真正的目标在远方
不是车里仪表盘上的数字

前些日子,在一个企业家私董会上,我聊了一下请问,降低胆固醇,是我们的目标吗?不是。降低胆固醇不是目标。健康才是目标。那胆固醇是什么?胆固醇是指标。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身体健康。但是身体怎样才算健康呢?靠感觉舒不舒服吗?不行啊。有些身体状况的恶化,是感觉不到的,那怎么办?

关注一些和健康密切相关的“指标”变化。这些数字就像汽车里的仪表盘,一旦变化,离开正常范围,通常就标志着人体开始不健康了。这些数字比如胆固醇。比如血压。比如血糖。比如甘油三酯。但是记住,这些从来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们是标志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没有达成的指标。

区分这两个概念有什么用?很有用。第一,我们要懂得为目标找到指标。请问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什么?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持续健康的经营。那么,我们怎么衡量,一家企业持续健康经营呢?看收入增长这个指标吗?不行。收入增长,可能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那以“收入和利润”同时增长为指标吗?也不行。因为企业可能会拼命招人,收入、利润增长的同时,成本也剧烈上升,运营效率大大降低,稍有风险,就会现金流断裂。

那以什么为持续健康经营的指标呢?人均利润。这个指标,兼顾了收入、成本和运营效率,找到这个指标,不断关注这个指标,根据指标变化、调整经营,企业才能保持健康。第二,不要因为关注指标,而忘了目标,我们关注指标久了,常常会忘了目标。比如,我们关注胆固醇久了,就会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胆固醇身上,而忘了健康才是目标。

为了控制胆固醇,健康指南建议我们每天只能吃一个鸡蛋。因为蛋黄里富含胆固醇。慢慢地,大家就只记得每天只吃一个鸡蛋,而忘了为什么。突然有一天,科学进步了,发现你少吃的胆固醇,身体内都会自己生成补回来。少吃鸡蛋,没有任何意义。这时,如果你记得,你的目标是健康,而不是降低胆固醇,更不是少吃鸡蛋,你就会迅速调整指标。因为,指标可以变,目标不能变。

管理公司就是开车。记住,很多人特别容易陷入复杂的指标之中,忘记那些KPI、OKR、KBI的复杂数字吧,每一年都会流行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新概念、新词语、方法论、工具,比如阿米巴、OKR,不要为这些词汇痴迷、被这些复杂的词汇迷惑。如果你往下不断深挖,不断接近本质层,你就会越发现,人性不变,管理理念其实基本也不会变,只是表达方式一直在变。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
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刚进入汽车业时,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记者问他怎么看待汽车,他说:汽车,不就是4个轮子和2排沙发吗?这句话引来无数业内人士的耻笑:这真是个无知的疯子。但是今天,应该没有人敢轻视吉利汽车了。早在2017年,吉利就销售汽车120万辆,增速超过60%,净利润超过100亿元。

吉利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更是让很多业内人士闭口不言。当李书福说话有分量时,我们再回顾他曾经说的那句疯狂的话,难道不对吗?汽车,不就是4个轮子和2排沙发吗?4个轮子和2排沙发,就是汽车的本质。从第一台汽车被发明到现在,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更安全、更舒适、更高科技,这个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在汽车行业从业久的人,开始把更好的音响当成本质,把更漂亮的喷漆当成本质,把汽车变得越来越复杂,却忘了真正的本质。

在一个行业从业过久的人,特别容易被方法论带来的成功蒙蔽双眼,忘记什么才是本质。我是这样对客户笑的、我是这样设计灯光的、我是这样陈列货品的,我是这样和供应商谈判的。这些打磨了几十年的方法论,让我在这个行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对不对?对,有没有用?有用。

但这些都不是本质,它们都是在讯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一个特定组合下,取悦客户、优化产品、提高效率的方法论。在变革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行业本质,尊重常识和规律。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简单,才是终极智慧。

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才是一流大智慧

关于“简单”,冯仑先生讲过一个“熟人关系”的故事:你开车违规了,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一看那警察是个熟人,他对你说:“大哥,你怎么在这儿!”你说:“对不起,刚才没看见红灯,打了一个盹儿。”对方说:“没事儿,过去吧。”这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觉得有面子。然后你说:“兄弟,没事儿,改天一块儿吃个饭。”

第二次路过这儿,你转错弯了,一看又是这哥们,这回不道歉了,你说:“又是您当班啊?”对方说:“没事儿,过去吧。”你说:“行啊,改日喝酒!”又省了50块钱。但2次都拦住又放了,你过意不去,就会找理由请他吃饭,还这个人情。

跟对方一吃一喝一高兴,花费肯定超过100块钱。吃完了以后,你多问了一句:“最近老婆忙什么呢?”对方说:“我老婆不争气,一天在家没啥事儿,找工作特别难。要不上你那儿找个工作,能赚点钱,也别让她在家待着?”你说:“没问题,哥们的事嘛。”

过两天对方老婆来上班了,怎么开薪水呢?按照当下的标准,薪水不可能太低。每月还要买保险,加上其他杂支,差不多10000台币,每个月都得给。上班3个月之后,对方打电话来了,说:第2天你上班,必须让人都知道她老公跟你是哥们。

而这时你可能已经不开车,也不可能违法了。同时你也对他老婆不耐烦了,跟对方说:“你老婆在这不适应,干脆让她回家。这样吧,她不用上班,我每月给她开1200,一年给她发24000。”你花了钱,一年搭进24000,还不好意思停这薪水;最后钱花出去了,又得罪了哥们。如果当初罚款50块的时候,你就简简单单给50块,后续的麻烦都会消失。

就因为把事情复杂化了,才丢了朋友,损了面子,还赔进钱财。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破解不了复杂的难题,而是总把简单的事情办复杂。真正厉害的人,都很简单,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一流大智慧。

最后的话

看到一个笑话。与你分享:

世界上有一种叫一氧化二氢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很多危害,例如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促进泥土流失、引起温室效应、导致腐蚀、吸入呼吸道会致命、皮肤长时间接触它的固体形式会导致严重损伤、它的气体形式能引起严重灼伤、能在肿瘤细胞中找到、污染了全世界的河流湖泊等等,但是政府和企业却无视它的危险,还在大量地使用,有些人因此呼吁禁用一氧化二氢。

厉不厉害?其实这个答案就是H2O。也就是:水。常识让事情变得简单,复杂的语言蒙蔽人的头脑。如果一个概念,一个人,让你觉得眼花缭乱,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简洁而优雅。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简单,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原文连接:为什么真正厉害的人,都很“简单”?

点评

做事是应该“简单化”,但不应盲目追求“简单化”;“复杂化”的背后,是什么?不要舍本逐末。

作者的出发点,是鼓励弹性、推动创新;当你能探本寻源,知道内里乾坤,就能捉住问题本质,并重新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求更优解。作者就是见太多为做而做,却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认为他们浪费时间,甚至越做越错,偏离问题本质,解决不到问题。他认为,只要弄清问题本质,哪怕要推倒目前方案,另辟蹊径,也是可以的。因为条条大道通罗马;若你知道罗马位于何处,走对方向,往哪条路走都可以。不需要为了行这条路而行这条路,哪怕这条路是能通往罗马的;因为,如果你不是专注于到达罗马这个目标的话,你只是专注于走好这条路的话,你会有机会行了岔路,你会令自己离罗马越来越远。

在这个角度看,作者是正确的;然而,在此文章的背后,也有一点,我们必须留意:为什么我们要“复杂化”?为什么一开始,我们会选择行这条路?

这很重要。

这就是开首所说“不要舍本逐末”的意思;没错,问题是要解决的;但是,在改良、甚至是变更目前方案的时候,也要留心随之而来的成本。

因为自己的“简单化”而引发新问题,实属不必。

支持 Kilian,Share 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