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易和义理易的发展脉络
象数易和义理易,一直以来,都是易学两大流派;回顾易的发展史,易是先有数,再有象;而理,则在象和数的大量重复出现后,再由先贤加以总结、归纳而成。而孔子苇编三绝,就是义理易发展的开始;话虽如此,象数易也并未因义理的发展,而逐渐退出;反而,是进一步与阴阳五行思想结合,继续演变,使得在春秋战国之后,两者并驾齐驱,各领风骚。本文在解说两者的异同前,将首先探讨两者的发展历程,在认识两者的发展路径之径,对于两者异同的产生,便不难理解,而对于理解两者异同的本身,也有促进作用。
象数易的分裂
象数易,自汉京房之后,开始夹杂了卦气理论和阴阳灾异;各种占筮法的出现,例如火珠林法,使象数易开始往阴阳五行方面演进:汉以后各自称为易学家的,其所探讨和阐扬的“象”和“数”,都慢慢脱离易本身的象和数;他们所谈论的“象”和数,已经是五行的“象”和“数”,与周易本身的象和数,关系已不大了。真正的象数派,在汉代以后,已逐渐消亡。
周易象数 vs 五行象数
简要而言,周易的象,仅为八卦,而数,则分别为八卦所代表的数,以及与揲蓍法相关之数两者,无任何关于五行的成份在内。五行的象数,象,即为金、木、水、火、土五者;数,则为其延伸。
而五行象数容易与周易象数相混,是因为五行的象数体系,是会采用八卦卦象,即五行的象数,是会假借八卦加以表述。所以,看到八卦,便不要下意识以为就是易经;它未必是易经,或许,它只是表述五行而已。邵雍的《梅花易》即为一例。其起卦接近周易的传统起卦方式,解卦上,也会参考易经的卦爻辞,但是在判断吉凶上,离不开五行生克,严格而言,这个占法,属于五行体系,已经偏离了易经本身。
义理易对象数易的融摄
自从五行阴阳思想引进易学之后,本来钻研象数的,大多转往研究五行去了,而义理派,却吸纳了原象数派的研究,并加以挪用,用象数来辅助阐扬他们的易学思想。他们仍然看重义理,但是,他们也承认对易经的解释,并不能脱离卦象,因此,他们在宏扬易理的时候,并不会舍弃卦象。而这种对易经的解法,自宋明之后,一直绵延至今。
万变不离其宗:数与规律
正如开首所说,易是先有数,再有象,才有义理。义理是由古人在长久的占筮活动中,在新旧占筮以及所占筮之事三者的不断比照下逐渐形成的:每次完成新的占筮之后,为了减低解卦的难度,占筮者就会在过往的占筮记录中找灵感;而在不断的比对、修正和归纳下,先秦哲人们,也渐渐地产生把各占筮结果相通之处哲学化的意识,以期增加自己于日后的解卦效率,或甚至达至不占而知吉凶的境界。而这个推论,也不难验证:只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学易历程,便可得知。大抵以揲蓍法起卦者,在解卦时,总会有感到卦象过于抽象,而难以与所筮之事贯通起来的时候。
当易经论述天道变化、循环不息等阐扬规律的思想被发现,继而被加以确立的时候,揲蓍法所展现的易数,以及其占法本身,便逐渐随着其卦象解读方法难以捉摸并精通,而退出历史舞台。此时,易学思想的发展,已经开始脱离易数,而直接在卦象和“规律”二字加以延伸发展,即从象本身阐述象,以及在义理之上发展义理;而易数本身,则被五行体系的数所吸纳并取代。揲蓍法及其相关的易数最后几乎被完全抛弃,直到朱熹的《筮仪》,才被重新讨论。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正正就是揲蓍法,以及其所展现的易数,培育了中华文明:华夏先民以占卜祈求与神明的沟通,得到神明的庇佑,而先秦的太史、太卜、太筮,则从占卜中,逐渐归纳并延伸出一套解卦方法,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从这些解卦方法以及占卜当中,又加以哲理化,形成庞杂的易学体系。这样一直到了汉代,又承袭著春秋战国的发展脉络继续发展下去,并进一步与融摄其他思想,构成独特的中华文明……而象数易和义理易本身,又在与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发展出新的内涵。
同归殊途:象数易和义理易的异同
然而,就算象数易和义理易的根源为一,其侧重点不同,其发展路径也不同,以至到了后来,几近形同陌路:广义上的象数易,也就是加入了五行思想的象数易,与忠于易经经文本身的义理易,随着朝代的更迭,已基本互不相通。很简单,今日以象数和五行为基本的风水命理,还和易经经文本身,有半点关系吗?或许有,但是易经经义,对于今日的风水命理来说,已经不再是解读时的主要参考。五行生克才是其主要参考。
对于象数易和义理易两者的差异,可以用位图和向量图的比较来加以阐述:此等阐述,亦有助理解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向量图 vs 位图
学过平面设计的人,应该知道两者的差别:
向量图 | 位图 |
---|---|
档案容量较小 | 档案容量较大 |
图档储存“锚点”间曲线及色彩的公式 | 图档储存像素的色彩资料 |
加载速度较快 | 加载速度较慢 |
图像可随意缩放而不失真 | 图像放大时会失真 |
有限的色彩 | 丰富的色彩 |
而他们的相同之处呢,也很简单,就是两者都是档案(笑)。
看出来与象数易和义理易的比较很相似了吗?象数易,可以类比为向量图,而义理易,则可以类比为位图。且看以下的比较:
象数易 | 义理易 |
---|---|
论述角度单一,非象即数 | 论述角度丰富 |
承乘比应、生克等关系 | 可以不断延伸和深入的解说和理论 |
简单而统一的理论体系,较快入门 | 百花齐放,各有见地,入门较慢 |
为了在各层面仍然能够适用,并保持准确性,表述因此较抽象 | 表述较实在,针对性较强,而且见仁见智,因此未必一体适用 |
表述较简单(卦象、五行) | 表述较复杂(文字) |
档案容量较小/论述角度单一 vs 档案容量较大/论述角度丰富
相较于位图而言,向量图的档案容量较小;若把向量图类比为象数易,则象数易相较于义理易而言,论述的角度相对单一。论述角度相对单一者,是因为象数易在揭示易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象、数出发;其需要加以阐述的文字则相应较少。反过来,义理易着重深入开阐,思辩成份较多,因此,相对象数而言,需要更多的文字加以表述。
图档储存公式/承乘比应、生克等关系 vs 图档储存像素/解说和理论
向量图和象数有相似之处,在于两者均是强调公式和关系;相对而言,位图和义理所强调的,都是相对具体和细微的地方。一如位图的构成,是每一像素的色彩资料,义理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