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有一篇更长的在写,不过心血来潮,还是先写了这个,哈哈)

毕业了,其实一直都在回忆大学生活所发生的一点一滴。

最近,我一直回顾两年多以来在武汉骑公路车的经历,包括这个运动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

老实的说,骑车完全改变了我的性格:两年以来三个转捩点,三个都令我重新定位自己,某程度上,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的三观。

我现在说的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我会说,这是修正;它令我找回了当初的自己。

这个转捩点,就是我开始融入武高联的时候。

我不知道高联其他队员是怎么看我开始去高联玩的这一个举动——是的,是玩,一开始是想去玩的。我很清楚自己骑车的实力:和今年现役的,正选的,差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说完全跟不上也不是,能跟一会风吧,但是肯定不是全程那种。阿耀的高踏频和无氧老实巴交的说我被他多拉几次肯定就爆了。彭天宇?害,想都不要想。所以,我连招新赛都没去。

是的,连招新赛都没去。

其实,那一天没去,我是有点后悔的;也许我真的是跟不上,但是,去感受一下,也绝对是不错的选择。那怕去那里再认识其他大佬,蹭一波照片,也绝对是不亏的。这个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或者,我唯一没感到遗憾的,是我在那个招新QQ群吧。

高联和车协不同,或者更正确的说, 是和我所打理的车协不同:我无法以管理武大车协的经验来辅助我对高联,一个车队运作的认知。现实告诉我,要认识高联的运作,我要投入其中,亲身去感受,要作为一个萌新,去走一次要成为高联队员必须要走的路;正好队长在招新群发了个公告叫群员跟着他参加集训,我就去了。

说起队长,我就觉得自己有点搞笑。

第一次见他,不是在高联的招新赛;是在他学校的车协招新摊位互相握了第一次手。那个时候,是他车协的人拉我过去的,也是为了见敏。当敏介绍他的时候,说他叫Jiang Jiansu,我当下子是想不到对应的字的。对,现在也是。谁叫我语言能力低下?到我真的搞清楚他叫姜建苏的时候,已经是以后的事了,我还不是直接问他的!当面问太尬了!

还好;起码到我再一次见他,和他一起集训的时候,我可以装得若无其事一样。

哈哈。 我记得,就他群喊了几次一起出来训练之后,他就把我加到预选群里面了。预选群也拉了一些人,有一大部分都是我认识的;之后,他慢慢的就没在招新群喊人出来训练了。

对于我来说,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讯号:这是一个机会。或许可以这样说?至少,他觉得我可以留下来。当然,我知道,对于他来说,他也必须要keep his options open。

由第一次他喊人出来训练,到他让我去买高联的骑行服,到我开始私戳他,问他关于该怎么训练,到我可以跟队去盐城比赛,再到我开始去打听关于这个车队的历史,再到十周年的聚会,一点一滴的,慢慢觉得自己开始对这个车队有归属感。

刚在梁子湖大道拉扯完
休息的时候也要拍一拍
至今,这个仍然是我的电脑桌布

(一天武汉仙桃来回——小菜一碟)

(19年最后一次团练)

但现实就偏偏要在开始的时候结束。1月3日,我和涛涛、恒一起刷了一波东湖,然后就再也没回武汉了。戛然而止。

1月3号,就最后一次和高联的去东湖拉扯

这又是一个遗憾。绝对是。 现在回想回来,就短短一个上学期,短短一个上学期——但是,这个上学期,和他们,又令我活了一次。如果说,做车协会长,只是我一个责任的话;在高联,至少我可以抛开所有包袱,就专心的骑车,专注在训练,真正的做我自己。  有时,我会想,如果一开始我不接殷万熹的班,在我刚入坑的时候,就直接去高联,我会不会更开心呢? 一直以来,我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和普通人一样,加入一个组织,一个大家庭,和队员穿着一样的队服,出去骑车、比赛、拉扯,一起吹逼、嗨⋯⋯我在车协找不到这个感觉。车协需要我为所有事情作最后决定。

我坚信,队服是队员建立身份认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队员归属感的来源,也代表车队对穿上队服那个人的认可。队员穿上队服之后,便产生对队的义务:为队付出,为队争光。

(这是我在高联的第一次比赛,也是我人生第二个自行车比赛。去盐城比赛,创造了我人生不少的第一次,恰恰就是我在高联才能感受到)

但是在高联,我知道我自己就是一个菜腿;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操练;很简单,一点压力都没有。关于训练的方法,我在群问,苏苏、啸天、阿耀、彭天宇会解答,大家一起出来拉扯,就等著谁搞事情,骑梁子湖苏苏、涛涛做免子,我和恒、俊他们就努力的追上去,去盐城比赛,就开800公里的连动云,在风雨中赶路。是的。11月17日星期天比赛,我们星期六早上约财大门口等,然后我和啸天轮换著开车过去。就是因为琪周一早上有课,比完赛后,在酒店房洗个澡,大约六点半左右,就把车开回武汉了。我很记得,晚饭是在瘦西湖服务区吃的;也很碰巧,沿途800公里都是在下雨的,没停过,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也是我第一次晚上开长途。沿途开的时候,就看着后座三位都睡得很香。大约凌晨四点才回到武汉。很嗨,很刺激,也学了很多。特别是配速的技巧。

在武大车协,我要重新建立社团的氛围;但是在高联,我不需要;我只需要感受,我只需要融入。记得那一天,12月29日,十周年庆,我特意带了GoPro:我很想记录这个聚会,这个我第一次参加的高联聚会,也是我毕业前参加的最后一次高联聚会。我要分开毕业前和毕业后,是因为我非常肯定,毕业之后再参加高校组织的聚会,那个感觉已经是完全不同。聚会时间不长,我已经能感受到大家对高联的热诚和归属感。至少对于正选,苏苏他们,以及老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成为高联一分子,是非常的自豪。一起切蛋糕、打麻将的当下,我至今仍然沥沥在目。

十周年庆祝蛋糕

也许,这个就是我一直以来,我想要的感觉:不需要费尽心思,不需要刻意营造,一切朴素自然,就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成为组织的一分子;我可以做回我自己,一个自由的、轻松的、快乐的自己。虽然,到了后来,我也为高联弄了个回顾视频和十周年骑行服;这个是后话。既然我腿太菜,刚巧这个也是一个机会,为什么就不趁机抓住,为高联贡献一点点?

(去了十周年聚会,我觉得我就是高联的一员了)

高联的骑行服很久没有用黄和红了,对上一次就是初成立的头一两年,这一次我就用橙黄和朱红,阿耀说是番茄炒蛋;但是我很有信心,穿了出去骑车,肯定会元气满满:)

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可以再一起拉扯一波木兰山了。。。

哈哈。高联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多。就真的怕再没有以后了。

不怕。结束才是开始。遗憾之后,必有圆满。

支持 Kilian,Share 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