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武大车协影响力的尝试
如果说刚刚寒假的海南远征,是第15届武大车协第一个成功的、大型的、以及与其他车协合办的活动的话;这个樱花节活动,则是本届车协对于主办大型骑游活动的第一个尝试。
赏樱虽然已不局限在武大一处,但是来武大赏樱,依然是武汉的特色活动之一。而这个特色,对于车协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和优势;能够合适的包装一下,使之成为车协的特色活动之一,并借此来吸引会员来参与,甚至可以借此作为一个外联活动,增加车协和武汉高校车圈的存在感,这个对于车协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当然,这个是对于车协组织本身方面而言。但这也不代表对于会员而言,就无吸引力和意义。第十五届车协以实行“外联推动发展”政策为主要方针,能够把赏樱作为车协的年度活动之一,对会员来说,虽然替代繁多,但其吸引力并不如想像小:只要将活动包装成与外校车协交流的好机会,对于一般相对外向、并喜好交际的会员来说,绝对是一个卖点。
在对内、对外均具有可见的各种利益的情况下,就催生了这次活动的构思和实行。

虽然,举办这个打卡活动的主意,不是我首先提出:实际上,我只是协调各大车协来武大赏樱;但至少,三月十六日这一天大家来武大赏樱这个安排,我也只是随顺各大车协的安排。
因为武大车协在当时的武汉高校车圈里面,存在感比较小;而我认识的其他车协负责人也不多;所以,简单而言,我也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不过,又可以这样想:时间上,就算我是被动,但是在安排和接待上,我是完全可以主动的!
于是,我就在会长群里,说我车协要搞一个打卡活动,打完卡,而又跟我说要证书的,我就给。反应还是挺热烈,其他会长还是挺支持的。
可有可无?
不过,只是口头上的支持。因为,我也清楚,人家来武大,是来看樱花,而不是参加我的活动;事实上,到了活动当日,也是这样;只有三家车协向我索要参与证书。
然而,反思过后,我当日提出这个活动,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至起码,首先,就著这个活动,我绘制了上面的打卡地图,而到了活动当日,绝大部分外校来赏樱的,都没有迷路,都没有再问我“哪里有樱花”这些问题,在活动当日的工作量是大减;其次,在活动当天,大部分外校车协的参加者,都只从地图的凌波门或正门进入。这也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量,以及省下了要开车到其他的出入口接待的麻烦。
而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数位车协会员,真的是认真地打了卡,然后找我来拿证书的。这个是意料之外,却是最欣慰的。
其实,要强行的“头上安头”,是希望达到一个效果:武大车协能够以一件实物的形式,存在于各有缘人的回忆里面。我清楚,第十五届车协所发的证书,其“含金量”很低;其所发出的证书,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比如说,为自己的学业加分之类;但是,凭著一纸证书,我却相信,在参加者收到之后的若干十年之后,如果还没丢掉,还能找到这张证书的话,在他看到这张证书的时候,他在武大车协的回忆,他和武大车协的羁绊等等,会在他脑海中浮现。这个才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以赏樱作为一个借口,以物化武大车协,从而使武大车协,从此存在于人的记忆里面,这个才是我偏要“头上安头”的原因。我清楚,就算我成功的拓展了武大车协在武汉高校车圈的影响力,那也只及于我尚在位的时候;我无法确保一届届过去之后,武大车协的境况,这个不是我能力所及的。然而,我却有能力,在我还在位的时候,尽量想办法,让武大车协,活在更多人的生命里面。能够做到这点,到我要卸任的时候,就可以很自豪的大声疾呼,我功成身退了。
事前探路
所以,为了使我预期的效果,能全部实现,就算武大是我主场,就算樱花每天也已经经过看了多少遍,必要的准备,也是需要的:至起码也要知道,今年的樱花,是哪里开得更多,哪里空间较大可以拍照和集合;就算人家问起我哪个角度拍会比较好看,至少,我也懂答。于是我就做了一次事前的探路,白天,夜晚各做一次,顺便也算是自己又赏了一次樱吧。

落场接待啦~
正如以上所及,我的地位,我的影响力,是不足以让所有人都依从我的活动安排的,所以,就算会长们口里说有多么支持,和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实际上,这个打卡活动当日的进行,很大程度上,也不是按照我预期的。也就是说,果然与我预判的一样,大家是看了地图,但是,大家也是随便走,按照自己的步伐和喜好走。不过,也正如以上所说,至少有了地图,外校车协的参加者基本没有在武大迷路。大家也知道,在武大迷路,是很常见的事,就连武大学生也常常会迷路。无论如何,大家开心就行了。
因为,我知道,规矩是死的,人是生的,有规矩、有安排,原意也只是协助保持运作畅顺;那麽,若在没有规矩、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也能运作畅顺,而自己的目标,也能达到的话,那还有没有那些安排,已经不再重要。
就算是训练一下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吧。
我很记得,第一个要接待的,是来自华农车协的。他由牌坊进入;也是顺序的,走毕我所设定的路线。他很早,大约九点半就进来了。我没想到,他竟然是骑着二八大钢来的;上斜路的时候,居然还能保持27、28码,也不用下车推,我坐着电动车看,简直是看傻了。
电动车?对啊!预想到我必须不断在学校快速走动,以接待从不同入口进校的队伍,我就索性不骑车,开电动车算了。省体力。而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学校实在太大了,和太多出入口了!
就是因为学校太大,太多出入口,我也很理解,为什么人家不按照着我所默认的路线来走:对他们来说,牌坊未必是最合适的进校点,别的出入口或许更好。我的影响力大小的问题,也可以暂时忽略;对他们来说,要从牌坊进入,或许就必须绕路,他们骑车来这里,也已经有一段不少的距离了,他们也不会愿意为了迁就我的活动,而让自己多辛苦一点。如果他们从北面的凌波门进去真的是方便一些的话,那没必要坚持要他们从西面的牌坊进来。大家来是求开心;也免得因为小小的安排,而闹得不愉快吧。所以,到了二师的会长打电话找我,说我必须赶过去凌波门接待他们,他们太累,想先进校稍事休息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了我的活动和计划。就顺其自然,随机应变吧。
我记得,大约有一半来赏樱的兄弟车协是从凌波门进来。另外一半则是按原定计划由牌坊进来。其他门呢?东门、西门、文澜门呢?没有。是能进;但是当他们问我的时候,我只说除了牌坊之外,凌波门是最方便、最直接、和最少坡的。于是他们都从凌波门进来。而我也省了不少要到处绕的时间和力气。


其实,同一时间,在我带大部队游览的时候,陆陆续续还有其他车协的朋友从牌坊进来。虽然事前的确约了一个大家碰面的时间;但是路况的事,没人能预计得到,每个人骑行速度也有快有慢,所以实际到校的时间,并不同步。也不要紧;我也能应付到。趁著大部队在赏樱的时候,停下来拍照的时候,再离开一下,接其他人来汇合,那就没问题了。
不过,也不是太顺利的。拍合照那会儿,财大车协他们说肚饿了,要吃午饭,就在我努力的带人去珞珈广场期间,先离开到街道口吃午饭了,只留下数个管理层。所以你看,下面的合照,是少了些人;其实是可以更多的。没办法,各车协进武大的时候都不同,能够拍得成合照,已经很不错了。也辛苦了为了拍合照,在我到处跑带人来珞珈广场的同时,其本人就已经在珞珈广场等候的他们。

对于我来说,为了这张合照,再辛苦也值得。这张合照,是武大车协不知道隔了多少年之后,再一次在武汉,和那麽多的外校车协一起拍的合照;这张不是第十五届武大车协和其他车协拍的第一张合照,却是意义很重大的一张。在我在任的2018-2019年度,有那麽多车协一起合照的机会是非常少。基本没有。我记得,上一次有那麽多学校能一起合照,要数2018年11月的二师车协五周年庆那次。而这张合照,更是在我主埸–武汉大学里面拍的。这张合照,证明了我对第十五届车协所设定的外联政策开始产生效果和作用。

同场加映:东湖约骑
这个当然是临时才加插的节目。我本身就预留一整天的时间来接待;然而,到了三点多,其实也已经接待得七七八八了,预早要求我接待的车协也已到齐;因此,听到纺大车协他们要顺便来个东湖骑游,我就二话不说举手要跟着去。整天的活动,就以一场约骑来作结。


里程碑
这次樱花打卡活动,无论对车协本身来说,或者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如果说,到了什么时候,我才懂得当车协的会长,我会说,到了这个活动之后。我学会了如何包装;我也学会了如何整合–将不同的,希望达到的效果,透过合适的包装,整合到一个活动之上,使得我只需要花费举办一次活动的成本,就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
我也成功的拓展了武大车协在当时的影响力–会长们开始认识我,我也更有本钱于车协会长群了吹逼,更直接影响了半个月后清明赤壁游的上座率,特别是自家会员的上座率。因为于活动结束后各种合照的推送,使一部分会员开始了解到车协的好玩之处,也更主动和外校车协会员交流,并关注车协的动态。
我所希望要达到的效果,在这个打卡活动举办之后,都全部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