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宗薩欽哲仁波切:「翻譯」就是一種修行》後感

文章原文

「那麼,今天來到這邊,期待跟大家分享的是什麼呢?主要想談『翻譯非常重要』這件事。翻譯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很多。在座大多數應該都是佛教徒、或者說在修行、實踐佛法的人,但也許有些並不是,有些人也許只是在學習、練習翻譯。如果您是佛教徒,以非常清淨的心、正確的動機來做這件事,那麼,『翻譯』這件事就算是一種修行了,可以稱得上所謂『修行佛法』。

當然,不可能總是想着『為了等虛空一切慈母有情眾生,發起大乘心』吧?沒那麼簡單的。但是如果每週能抽出半分鐘的時間來想想這點,就算是非常有意義了,而且這應被視作你們的修行。

對於其他上師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我並不清楚,不過,不是有稱為『十萬大禮拜、十萬曼達』的修法方式嗎?我認為你們做翻譯,其實就可以跟這些方式相提並論了。

這種主張其實也不是我的發明。比方說像現在這部經(《聖最上三昧經》)之類的,其中提到『諷誦、執持』,所謂『執持』,比方說你將經文放在自己的家、包包裏面,光是這樣的善根便已是無上善根,佛經是這麼說的。所以你們能夠翻譯這樣的經典,讓他人能夠認識、能夠了解其意,這樣的善根,絕對是所謂的無上善根。今天最主要,是要跟大家談這些。」

註:翻譯佛經,同時需要先理解,後書寫,最後也算為他人宣說,眾所周知的修持經典的十種方法「十法行」當中,幾乎大部份的行為都包括在翻譯中了。是很好的。噶千仁波切也大為讚嘆。

網絡摘錄:十法行是指修持經典的十種方法。即「書寫、供養、施他、諦聽、宣說、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

書寫

謂於佛所說經律論文,書寫流通,使不斷絕也。

(解釋)恭敬書寫經典。

供養

謂於佛經典所在之處,如佛塔廟,皆應恭敬尊重供養也。

(解釋)供養,將經典供奉在塔里、佛殿里,以此誠心供養。

施他

謂所聞之法,為他演說,或施與經卷,不專自用,但欲利他也。

(解釋)施他,就是印經布施他人,使經典能夠廣為流傳。

諦聽

謂聞他人讀誦解說一切經法,深生愛樂,而專心審聽也。

(解釋)諦聽,用心地聽聞經義。

宣說

謂於諸佛所說之經,時常披閱看讀不釋手也。

(解釋)宣說,聽聞了經義之後,能夠為別人講解經文的意義。

受持

謂於諸佛所說教法,從師稟受,持而弗失也。

(解釋)受持,就是自己能夠信受奉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開演

謂於如來所說正法,時常開示演說,令人信解也。

(解釋)開演,把經典的義理詳細地宣說,令他人也能徹知徹悟。

諷誦

謂於如來所說一切道法,諷誦宣揚,梵音清徹,令人樂聞也。

(解釋)諷誦,就是讀誦經典。

思惟

謂於如來所說一切法義,思惟籌量,憶念不忘也。

(解釋)思惟,就是靜默思想經義,以便發現經義的甚深奧妙之理。

修習

謂依如來所說之法,精修數習,以成道果也。

(解釋)修習,就是因思而行,以便證入聖果。


如果「翻譯」的確是修行之一的話….

我不知道我的見解是否正確,我也沒有能力像各大德一樣開演佛法;但是要我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引證佛法的殊勝,順便分享一下對佛法的感悟,還是有點信心的。

但願我所分享的,也能成為各位解脫的助緣:我所講錯的,但願有人能留言指正,讓後來看到的,都能從對話中有所得着;而我沒講錯的,則願見者獲益。也算是和大家結個法緣吧。

南無文殊師利法王子

支持 Kilian,Share 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