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很想寫這篇教學筆記,介紹自己摸索出來的起卦方法;但苦於難以論證(自創之法當然是透過研習經傳和歷史探索出來,但公開出來的話,論證不嚴謹,也沒有公開的必要),只好暫時擱置。偶見《【易学研究】汪宁生:八卦起源》一文,發現自創起卦方法與文中所探討西南少數民族的「數卜法」甚為相似;換言之,我終於都能論證自己的起卦方法。故書此文,與眾共享。
起卦方法
很簡單。隨意取十八個數字,每個數字數值隨意;可用谷歌的隨機數產生器得出數字。然後每三個數字排成一組,總共六組。一組對應一爻;六組即六爻。卦由此生。
而變爻與否,視乎每組數字奇偶數目多少:
為變爻者,
全偶,取六,為老陰,為剛柔;
全奇,取九,為老陽,為剛剛。
為不變者,
兩奇一偶,為八,為少陰,為柔柔;
兩偶一奇,為七,為少陽,為柔剛。
請注意,一般而言,卦是由下開始寫。你當然可以隨意指定某組數字對應某爻,例如,第三組數字對應初爻;但無論如何,爻一定是由底順序畫上頂。而我的習慣是由上而下寫數字,第一組寫的數字對應初爻。如圖示。
詳細起卦方法,可參考以下教學影片:
卦象解讀方法
按揲蓍法的解卦方法解讀。
方法論
簡言之,此方法同時建立在數卜法和揲蓍法之上;是兼採兩者可取之處的現代改良方法。
改良之處,主要在於去除揲蓍法掛扐程序的繁瑣;以數卜法為核心,以透過觀察奇偶數的排列情況,而非透過揲蓍法的掛扐來推求卦象變爻情況的話,起卦會更便捷。另一方面,用網上隨機數產生器或計數機的隨機數生成功能來產生亂數的話,能有效排除以實物取數時,可能會出現的刻意:這既現代,也能確保所起之卦有參考價值。
揲蓍法和數卜法的相通
本起卦方法正正就是利用兩者的相通之處建立。其相通之處,正正就是在於奇偶數的取得和應用。
揲蓍法和奇偶
揲蓍法和奇偶的關係,在於餘策數。《周易本義‧筮儀》記載三變完畢後,可透過觀察每一變餘策數的奇偶來驗證變爻情況。
對本起卦方法的啟發
既然朱熹也是以餘策數來驗證過揲策數,會以分析每一變餘策數的奇偶,以及每三變的奇偶數排列情況,來驗證變爻情況的話,那麽,直接以分析以三個數字為一組的奇偶數排列情況來推求出一爻的變爻情況,也是可行的,也更便捷。
《周易本義‧筮儀》有關揲蓍法和奇偶的關係的引文摘錄:
作者按:朱熹(或揲蓍法)就是這樣通過餘策數驗證過揲策數來確定是否需要變爻。古今都有很多學者批評以上講述數餘策的章節,認為是多此一舉;但正如剛才提及,正正就是這章節啓發了我以奇偶數起卦。若無此章節,斷不能自成此法。
其實,即使改良法是用奇偶數起卦,本質上,仍然和揲蓍法相同:都是需要經過三變,才成一爻;換言之,也要十八變,才成一卦。但用改良法的話,一個數字,已相當於一變。而且,在三變之後,要看變爻情況的話,也不再需要數過總揲策數,只需要留意三個數字的奇偶排列即可。
本起卦方法希望能平衡傳統和現代需求。傳統上,參考上文,是經過繁復的掛扐之後才等於一變。這不太適合現代使用 — 現代人追求方便、快捷、簡約,五十根竹籤是否可以隨時取用姑且不論,某程度上,朱熹所記載的揲蓍法,其用蓍數目,本身也有爭議,更牽涉或然率問題,在學術上尚未有共識之前,現代人若能避其爭議,是最好不過的。故設計此改良法,望能大大節省程序和時間,同時也能在盡可能保持傳統精髓的情況下,避開學術爭議。
數卜法和奇偶
相對而言,數卜法簡單得多。各少數民族的數卜法,均有所不同;但大抵均是透過投擲或刻划等不同方式,以看物的正反或數的奇偶來判斷吉凶。四川凉山彝族的「雷夫孜」,則以觀察奇偶數的排列分析吉凶。
對本起卦方法的啟發
本起卦方法以觀察六組三個數字的奇偶排列起卦,與西南少數民族以數奇偶和分析奇偶數的排列探求吉凶非常相似。他們啓發了我用奇偶數起卦。此起卦方法,可說是建基於這些少數民族的起卦方法之上;是他們所用的方法的延伸和改良。
既然他們是以三個數字的奇偶排列作為吉凶判別的標準,那麼,在此基礎上糅合揲蓍法,視三個數字的奇偶排列為一爻之變爻情況,也是可行的。平時揲蓍起卦之後,不也會通過看變爻來判別吉凶?
為何不設計個更精簡的起卦法?
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我覺得,已經夠精簡了;再精簡就沒有意義了。
太便捷的起卦方法對筮者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一鍵起卦者,容易流於兒戲;筮者心態不好的話,甚至等同褻瀆。古時在占筮之前,還要焚香沐浴,以示尊重呢。到了今時今日,這些禮節都已經省了;若你連寫數字,排奇偶和找變爻這三個程序都還要想省去的話,某程度上也可以說,你根本就不誠心。那也沒有必要占筮。
程序精簡而不失禮敬,是本起卦方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