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真正普及電車,看來,是天方夜譚。
現有大廈夠不夠電,已是一個問題;本身不夠電要加大的話,又要業主立案法團批,又是一個程序問題;就假設會批,那麼,工程本身,又是一個問題;之後還要和電力公司申請加電⋯⋯ 只是新增一個快充樁,就已經要牽涉這麼多方面,再加上成本考慮,或許,這就是充電樁到現在還是那麼少的原因吧。
當然,你可以說,是中充、快充才這麽麻煩,慢充便可;沒意思的。充電不同入油,充電是要更多時間的;所以,按照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和步伐,充電時間當然是越短越好。
行400公里之後就要充一晚電,而充電位還要和人搶,誰還想用電車?行400公里充2小時,雖然也是要等、要排隊、或要預約,但整體用時短很多,這還是「尚可接受」。也還是尚可接受。相比起入油15分鐘左右便可以,充電在時間上的確沒有優勢。
而現在就是充電樁不足,快充少,用家難以有效率地充電,電車的普及在香港才那麽慢。當然,電池的續航能力、成本效益問題等,也是卻步的原因之一。
但這些問題,始終都不夠電樁少棘手 — 從電流大小就已經可以看到,充電樁的架設困難。而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很影響電車在香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