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能體認月亮盈虧、以至能透過土圭體認到太陽會週期性回歸到天空某處的那一刻起,規律和秩序兩者,便深深烙印在華夏先民的腦海裡面。再將這兩個概念加以引申,就可以發展出「位」和吉凶這兩個極重要的易理。

規律和秩序

這些往復不斷、可預測、穩定的規律一經體認和確立,慢慢地,便形成指導華夏先民日常生活的依歸。除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透過土圭和北斗的指向,他們也認識了季節的交替規律。對太陽回歸週期的認知使得他們逐漸學會在合適的時間播種,在最理想的時間收成,生活、以至社會的秩序也逐漸由此建立。

這就是規律和秩序的關係。

土圭與農耕八節

圭表/土圭與曆法、節氣、規律息息相關。
透過長時間觀測日影在圭表的長度,以及對日夜長短、氣温的感知,華夏先民確立了農耕八節,並用作指導農時。農時的制定,亦意味著秩序的逐步建立。

秩序、規律與「位」

從人事角度而言,秩序一旦建立,每個人的身份和地位便亦隨之確立;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為了維護秩序,保證制度順暢運行,每個人都需要安守本分。

這就是秩序、規律與「位」的關係。

秩序和「位」本質上是一體兩面。秩序是「位」之動,「位」是秩序之靜。做合乎身份和地位的事叫守秩序;人、事各安其位,是秩序得以維持的關鍵。當中若有一個環節缺失,或若有一人不按既定規則做事,秩序就會被破壞,規律就會被打破。概念非常直白淺顯。

規律、秩序的破壞與吉凶

一旦秩序被破壞,既有機制運作不順,自然就會有各種毛病、爭執和衝突。既然有毛病、爭執和衝突,又怎會是吉?

從物象出發:透過土圭,以及隨之而來的物候和季節概念,華夏先民得以借助規律去預測並準備未來的播種和收成。利用歸納出來的規律,等時間一到,就可以立即開工;但如果預測會來的天氣不來呢?若預測會來的天氣不來,該下雨時不下雨,不該下雨時卻暴雨,那麽,穩定的農耕規律便會難以為繼。經濟秩序受破壞,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而言,自然是凶。

規律、秩序與吉凶的聯繫就是從此處體現。

小結:吉凶不離「位」,更不離規律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當位者吉」是有實證的;本質上,這理論是華夏先民的農耕生活經驗。其關鍵,正正就在於兩者與規律和秩序的聯繫。

支持 Kilian,Share 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