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
離上一則學易心得的發布已經有兩年多了;在這兩年多,更多的是反覆驗證和實踐自己所發現和歸納的。至少,在解卦方面,經過此兩年的探索,已發現原先提出的「當位優先論」還不究竟:當初以當不當位作為解卦的首重,只是考慮到其相對其他解卦原則而言,較無爭議、而且原則較為明確和更普適而已。然而,此猜想到目前而言,尚未論證到和數字卦本身,有很強的關連。也就是說,從當不當位出發解讀卦象,還只流於哲學的陰陽層面,尚未能論證當位本身和6、7、8、9有很大的關連。還需要繼續研究和探索。
但以當不當位作為出發點,在解卦方面,仍然有無可取代的優勢;與承乘比應等其他解卦原則相比,當位概念是最直觀的,最容易和現實聯繫起來的。首先,對爻象本身而言,當位者吉,失位者凶,非常明確,歷代對此也較無爭議。其次,在與現實的關連程度而言,爻當位與否,幾近可與現實的地位和身份相通。正如孔子所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現實裡,很多時候,你的地位,你的身份,才是你成事的關鍵。德不配位,最後多是徒勞無功。而當不當位,正正就是能夠輔助自己透過卦象認清自己在現實中的位置,從而幫助自己在現實中進退有序。
玖
當你以當不當位來解讀卦象時,或保守一點說,當你找到解卦的錨點時,再加上《周易正義》對謙卦卦辭的疏,對卦象的解讀,便會容易得多。
諸卦言吉者,其義有嫌者,爻兼善惡也。若行事有善,則吉乃隨之。若行事有惡,則不得其吉。諸稱吉者,嫌其不吉,故稱吉也。
《周易正義 · 謙》
孔穎達說「嫌其不吉」才「稱吉」,又說「爻兼善惡」,就可以知道,爻辭本身,嚴格而言,與所筮之事毫無關係。有時,的確是可以直接以爻辭推導出所筮之事的吉凶和發展走向;這只可以說,是爻辭本身剛好能形容現實而已。原則上,這是跳步。不然,你以前怎麽會經常解不出卦?
先不說別的,即承乘比應、卦辭之類,先把較無爭議的爻位吉凶、爻辭吉凶和現實三者給合起來,就已經可以構建起解卦的框架和解讀方向了:設若當位,而爻辭卻凶,那麽,在現實就趕緊煞停會凶的做法,把爻辭當作警惕。如此在現實也能躲過危險;而若失位,但爻辭吉的話,就仔細分析現實,看看哪裡做得不妥當,嘗試在現實按著爻辭吉的條件,用合適的身份,作出恰當而不踰越的舉措。這樣解卦和判斷未來的話,你會發現,幾乎沒有解不到的卦,和判斷不準的情況。
解卦確確實實是有套路的。
拾
解卦有套路,問卦也有要求。原則上,自己影響不了,沒有話語權的事,最好別筮問;除非你的易學修為,真的到了像郭璞能玩射覆、像邵康節玩梅花易的程度。他們能客觀解卦,以卦解卦、以事論卦、以律論卦,並超然在卦象之外;你又可不可以?
當你還是只想著自己如何趨吉避凶的話,當你還未能跳脫「自我」這枷鎖,建議別學他們。否則,你解的卦也不會準。更何況自己目前還未能好好解讀筮給自己的卦。
問卦是有要求的。你能不能在該筮問中得到有用的訊息,在於該筮問與你目前所掌握的關連程度有多少。簡言之,要直接問;還是最好能從關連自己的角度去問,從合乎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角度問。舉一例,即與其問「李家超當選對香港的影響」,倒不如問「自己如何能把握李家超治下的香港所帶來的機遇」。這樣直接問的話,既方便自己在現實制定行動計劃,也方便自己在解卦時掌握最多有用的訊息。因為,若你是問對香港的影響的時候,解卦準確與否所取決的,就是你對於香港的認知。這對於香港的升斗市民來說,要求太高了:就算你生於香港,長於香港,香港政制的運行,內部利益團體間的博奕,以你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你又清楚多少?就算你真的清楚,這樣問的話,你又想獲得一個什麼的答案?這個答案,又能幫助你什麽?如果你問的初衷,純粹只是想知道的話,那就大可不必。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沒有對現實的深刻認知,你也無辦法從卦中取得多少有用的資訊。
還是那一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因為「位」,在很多情況下,決定了你能掌握的訊息量。如果你本身地位低的話,接收的訊息少,在一些大筮問的解讀方面,往往會力不從心。你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訊解卦。
只有從合乎身份和地位的角度去筮問,你才能確保你能在掌握最多有用背景資料的情況下解卦。知多少,就問多少,這樣解的卦才會準。你問卦,無非也是求助;而你踏實的不問,近你的水泡不捉,卻要問一些虛妄不著邊際的,妄想要伸手捉一個離你十萬九千七尺遠的水泡,那問來也沒意思。這樣挑水泡的話,不浸死才奇怪!所以,要解卦準,除了要知道解卦的套路之外,還要問得踏實。只有踏實的問,也才能在卦象中,提煉出自己的行動計劃,並在現實中,獲取你的影響力、主動權和話語權。否則,若你連解卦時要用到的各種背景資料都欠奉,都不全面,在卦象都無法有效對應現實的情況下,你解的卦還有參考價值嗎?這是浪費時間!
真的。學易那麽多年了,我發現,解得準,很多時,也不及問得好。
拾壹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論語 · 憲問》中,曾子亦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見「思不出其位」,是多麽重要。無論是易經本身也好,先儒也好,都提倡做人要踏實、貼地,思想不能過於跳脫。以前會覺得,這是鼓勵因循守舊;但學易日深,以及人生經驗日漸豐富,我發現,這句話確實有它的價值。首先,就現實而言,它告誡了我,不要浪費時間去做一些不合身份和地位的事。
其次,它也啟發了我關於創新的界限:創新並不等於天馬行空。創新也是有錨點的。創新,除了要呼應現實之外,其成敗,很大程度上,也看創新者的地位和身份為何。